溫馨的柔道大本營\月堯
2005-11-15
圖:由陶老師帶領的柔道部,中小學成員每星期都堅持練習。
早前還在電視台的《放學ICU》節目中做示範
不知還有誰記得有齣電視劇叫《撻出愛火花》?也許很多人已印象模糊,不過,對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柔道部的一眾「元老級」成員來說,這齣劇集播出的時候,也是他們第一次在學校穿起柔道袍的日子。如今五年過去,他們說:「柔道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星期有四個小時,林嘉浩、郭俊淘、崔漢輝、李盈姿、余希雯、羅穎雯、蔡政彥以及其他隊友,都會換上雪白的柔道袍,在學校禮堂裡鋪上柔道地蓆,然後翻、滾、扛、摔,隨著一聲聲刺耳的「啪」、「撻」、「噗」……無論是小學部還是中學部的同學都會知道,柔道訓練又開始了,裡面的人全都緊繃著臉,不拘言笑,只會扛起人摔下去,那些聲音又大得嚇人……換下了柔道袍的陶婉雯老師笑說:「我知道,有人說我們這裡是『魔鬼訓練營』。因為每當其他同學在門外走過的時候,只會看到這裡的人都很嚴肅,周圍的氣氛像考試一樣,很恐怖啊!」
要用心去付出
五年前,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成立柔道部,除了幸運地擁有一位前香港柔道冠軍陶婉雯老師帶領柔道部之外,也外聘了另一位同是冠軍級人馬的師傳指導同學們的訓練。在全盛時期,來自學校的中學部與小學部的學員共有八十多人。今年讀中五的崔漢輝、林嘉浩和郭俊淘,一直堅守著柔道這項興趣,他們都覺得,一套上柔道袍,就如肩膊負上了一份責任,要提醒自己認認真真去學習。「記得剛開始學的時候,師傅只是教我們禮儀,再學習一些動作用來保護自己,後來才開始學習柔道招式。」崔漢輝說:「雖然學了幾年,但跟師傅比起來,真是『冇得比』,因為師傅可算是深不可測,而我只不過是學了些皮毛而已。我真的很希望可以能做到像師傅那樣,起碼擺個姿勢也很有型。其實,一站在那地蓆中間,便會覺得有很大壓力,因為所有人都會看著你。」
感受自己的快樂
穿上柔道袍,就如背負上一份責任。這是師傅的教導,也是同學們的親身感受,所以,每次來到訓練場,所有人都會收斂起慣常的玩鬧嬉笑,一同投入到這個只屬於柔道的世界中。郭俊淘表示:「師傅不僅只是教我們招式技巧,而且還教我們禮貌,教我們尊師重道,教我們做人的態度,所以,我覺得柔道不僅是一種運動;或者直至今日我對柔道仍然不太了解,但柔道教了我許多。」
在學校的「獎杯庫」中,柔道部有不少貢獻,今年裡,他們就參加過學界柔道邀請賽、中學柔道錦標賽、青少年柔道隊際錦標賽、元朗柔道錦標賽、二○○五校內賽、屯門柔道大賽和第三十七屆香港柔道邀請錦標大賽,不敢誇口戰績輝煌,但在頒獎台上也不會空手而回。今年讀中三的羅穎雯說:「在比賽中贏了,證明我做到了,很有成功感,因為練習過程真的很辛苦,有時總做不到師傅要求的,會感到很苦惱。然而,在賽場上,只要自己用了心,獎反而是次要的。當然,如果能用自己平日學到的去戰勝別人,那是最難做到的,也是最開心的事情。」穎雯認為,學柔道,如果用自己的心去付出,一定可以感受到一種屬於自己的快樂。「除了獎項,柔道還帶給我很多東西。我中一上學期時,體質很差,掌上壓一次也做不來,到了下學期我很容易便做到了,體格也明顯地變得好了。」
期待下一次出賽
每次比賽,期待勝利是人之常情,因為大家都認為,學柔道,就是要享受在比賽場上的成功感。所以,讀中二的蔡政彥不諱言,學了五年也未嘗勝績,實在有些氣餒。「每次都是朋友鼓勵我,每次都說我下次一定贏,於是,我繼續練下去,把握每一次練習機會,爭取做到最好。因為我知道,我總會贏的。」
就在三個星期前,蔡政彥在香港柔道邀請錦標賽上終於拿到了第一個屬於他的獎杯。他直言,這是一個遲來的獎杯,令他第一次享受到學柔道的樂趣,也令他明白到凡事要認真、不氣餒的意義。「柔道,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位。」
讀中四的余希雯今年八月第一次代表學校出賽,上場兩分多鐘便敗下陣來。「這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令我更期待下一次出賽。」她說,她一直感到自己在進步中,起碼現在站在賽場中央心不跳腳不抖。「我會繼續學下去,因為對那件柔道袍已經有了感情了。」
為成功而努力
學柔道的日子,除了帶來那些可以炫耀的獎杯外,最令同學們感動的,是自己在不經不覺間有了成長,不但知道了要保護自己、保護別人,也學懂了承擔責任、欣賞別人。「與師兄師姐在一起,感覺像一家人,來到這裡有一份溫暖的感覺。」這是各位同學的由衷之言。穎雯認為:「我來這裡不只是學招式,比賽要贏不是好勝就可以,我們都在為成功而努力。」
在柔道部的網頁上,大家可以看到柔道部的宗旨是「透過柔道鍛鍊學習服從、忍讓及刻苦精神,並強身健體。」相信柔道部的每一位成員都深有體會。負責老師陶婉雯認為:「只要他們能享受學習柔道的過程,這已經很足夠。」
陶老師說,柔道部幾年來,有不少同學進進出出,有人加入也有人退出,但有一項傳統沒有改變,就是師兄師姐必定會照顧師弟師妹。「這是一群彼此交心的朋友。他們之間常常在互相鼓勵,師兄對師弟很緊張,大家會講心事,分享生活上的細節。所以,他們的友誼不限於柔道場,而是在生活中,在待人處事的態度上,大家在互相學習,互相扶持。其實,柔道部的學生裡,調皮搗蛋的有,不想上學的也有,但只要來到學柔道,就要遵循柔道的規矩,要懂得禮貌,要忍受辛苦,要忍受責備。」
可能正是規範於柔道嚴格的「規矩」,看到穿起柔道袍的同學一臉嚴肅的表情時,不知情的同學才冠以柔道部「魔鬼訓練營」的稱號。不過,只要看到他們在賽場外互相安慰的溫柔,互相照顧的細心,互相關心的親切,不但與「魔鬼」二字沾不上,反而更像一個散發溫馨的關懷大本營。或許下次Miss To派發「缺點紙」時,要問問她是否可以用柔道部的報名表代替?
原 稿 刊 于 大 公 報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