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為青少年提供科學及數學的交流平台,本屆在印度舉行,簡泳怡是香港唯一入選代表。大會頒發五項一等獎,除簡外,另外四名得獎者都是印度學生,得獎作品分別為液化石油氣洩漏檢測報警器、免能源洗衣機、牙膏對抗口腔菌之研究及斐波那契數列新演繹。
除科學分享外,大會也安排了香港代表參觀當地學校(Sri Prakash),校內設多媒體教學工具,為行動不便的學童進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每年最少參與義教一次,從中讓同學了解社會責任及培養良好的服務精神。
參觀時大會還安排了香港代表與學生對話的時間,我們發現同學的英語水平很好,溫文有禮,坐姿端正。而維沙哈巴南的學生在學校要學習三種語言:印度文、泰盧固語 (維沙哈巴南一帶的方言)及英語,學生是要學三文三語。
一般人覺得印度是比較落後及不衛生,但我們在南部的維沙哈巴南生活了七日,發現維城是一個文明開化之地。比賽後,我們也去了不少觀光點。首先是延伸兩公里長的海灘,看著孟加拉灣打來的浪,可真是不敢小看海洋的力量。
海灘旁邊建有亞洲的第一間潛水艇博物館,遊客可以登上一艘退役的蘇製潛水艇,感受狹窄的空間。亦去了位於山頂的凱拉沙吉里(Kailasagiri),登上小火車,可遠眺整個城市及秀麗山丘。
我們特別用了六小時來回的車程,去參觀波拉石洞(Bora Caves)和阿拉庫谷(Araku Valley)。波拉石洞有點像中國雲南的九鄉溶洞,感受到億萬年地殼的變動,讓人不得不慨嘆大自然的力量。 而阿拉庫谷是印度當地原居民(Dhimsa)住的地方,因近年土地開墾而被外界發現,也是印度本土旅遊的一個新景點。
印度當局特別為原居民開設博物館,以保存他們一族的文化及生活習俗。山谷內有一片長滿小黃花的田,很是漂亮,這種小黃花也是阿拉庫谷特有的品種。而來往阿拉庫谷的沿路也是茶園和咖啡園,可停車免費觀,也可試飲他們的產品。
到印度一趟,當然也要參觀印度廟,了解有關儀式。辛哈恰拉姆(Simhachalam)是維坊附近最有規模及歷史的廟宇。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