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生成長的科學作品(上)

就讀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的簡泳怡同學去年在第14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奪得「初中組化學及材料學一等獎」及「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今年中三的她再次參加比賽,以「天然敷貼」奪得「初中組生物及健康學一等獎」及「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成為大賽至今唯一蟬聯最優秀項目大獎的學生,也是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第三次摘下「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殊榮。

「天然敷貼」其實是「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之後續,作品利用不含致敏原的材料:木薯粉、糯米粉、水和甘油等製造敷料,因而能降低使用者出現敏感情況。敷料效能與市面上的膠布相若,且有更高的透氣度,更強的二次黏性,用後不留痕,同時可生物分解。

簡泳怡開發「天然敷貼」是因為去年八月參加<a title=”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Day 1 – 2″ href=”http://misstao price of tamiflu.com/2012/08/2012-castic-1/”>全國賽時,製作了保護貼塑料作樣本,及後到十一月到印度比賽時,發現黏性仍在,且塑料不帶有致敏原成份,可免除現時膠布黏貼劑引發的皮膚敏感,加上塑料的透氣度比一般膠布高,可加速傷口愈合,因而考慮利用塑料作藥水膠布。

為測試塑料是否有更高的透氣度,而特別設計了測試,可是花了時間完成了測試,卻測不出結果!細心研究後,發現設計有漏洞,後來參考了老師的意見,用比較專業的儀器,並把實驗設計改良了。可是一個是長達八小時實驗,並每兩小時進行一次數據紀錄。因時間太長,不能在正常上課日進行,只好在學校假期回校工作了。

第一次取讀數據時,是一個關鍵時刻,因數據結果直接反映是否帶有更高的透氣度的推論。同學一邊把取讀的數據讀出,我一面把數據輸入電腦程式以換取有效數據。當同學完成一套十八個的數據取讀後,便探頭張望那背向著她的顯示屏,緊張的詢問測試結果可有看頭。我報以一個微笑點頭,同學隨即也報以一個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讓我好後悔沒有為那一剎那拍下視頻。

可是更教人後悔的是為提升科學性,這個八小時的實驗,共重複進行了五次以對比誤差。可是,這四十小時只是「天然敷貼」的其中一個實驗而已,我們還花了更多時間在其他測試以作完整推論。

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老師

陶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