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中三的簡泳怡同學在今年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天然敷貼」奪得「初中組生物及健康學一等獎」及「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簡同學亦於五月代表香港到美國鳳凰城參加全球最大型之「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其總獎金高達四百萬美元。在2008年時,當年中三的劉德誠及劉德健以「防撞鎖」在該賽事奪二等獎,並獲小行星命名權,成為香港第三、第四名的「星之子」。
我們現正密鑼緊鼓考慮怎樣把「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及「天然敷貼」兩項作品合併並流暢地介紹給評委,為世界賽作最後準備。而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造出最佳的樣本,同學希望可以找一個不銹鋼盤子,大小可以剛剛好和放在我們的單柄煲上。可是試了好幾個器皿,不是太大,便是太小。於是和簡同學帶上單柄煲跑去家品店,把那兒的不銹鋼盤子一一套在單柄煲上,以找出最合適的盤子。當我們進入店子及付款時,那店員也是傻了眼的看我們。離開店舖後,我們都覺得自己像是在重複戇豆先生的情節,戇豆先生買炒鍋時,是在家品店從大衣內取出一尾魚來找出合適的大小!
除了把作品樣本重造,也把作品的報告及實驗不停的改良及修正。簡同學回首一望,發現由中一開始進行研究至今,項目的水平和研究報告的厚度同時大幅提升。由中一開始進行「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之研究,在中二時參加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進行問辯時,評委指出了作品的不足之處。到取得參加全國賽的代表權時,便因應香港區賽評委的意見,增加了柔軟度、拉伸強度及延性等測試。研究報告的厚度便增加了50%。
在取下全國賽一等獎後,又發現塑料可長時間帶有黏性。因而又按評委的意見,看有沒有辦法做出杯、碟、匙羹及膠片以外的作品,以增加項目的實用性。因而在中三的時候展開了「天然敷貼」的研究項目,研究利用木薯粉、糯米粉、水和甘油等製造敷料之可行性並與市面上出售的藥水膠布進行效能比較。讓作品力臻完美,測試及數據亦大增,而研究報告的厚度又增加了。
把不同時期的研究報告平排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看到作品不停的改進,研究報告也越來越充實了。看到兩年來的努力,不禁躊躇滿志。接下來,也繼續為世界賽作出準備,把全套七十五種不同比例的塑料重新鑄模,也重新翻閱文獻,查看論據有沒有漏洞,再努力找新的點子,冀能在鳳凰城為港爭光。
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老師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陶婉雯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