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環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

第四次晉身香港學生科學比賽決賽。 2004 廿一世紀校園網絡 亞軍 (沒分高中、初中,也沒分研究或發明)2005 音間行者 亞軍 (沒分高中、初中,也沒分研究或發明)2007 防撞鎖 發明品組冠軍 (沒分高中、初中)2020 利用雙重中國連環演算法快速產生格雷碼 高中研究品組季軍 天啊! 竟然和上次得獎相隔了13年!主要是因為香港學生科學比賽要求要小組出賽,最少要兩人。而近年,我帶的多是個人作品,所以便參加不了這個賽事啦!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這是第二次有同學晉身明小(Awarding Program for Future Scientists)決賽,對上一次,已是2010年了。 比賽是在2019年5月時報名,當時是一位同學,到暑假時,找了多一個同學加入團隊。所以,去11月去北京比賽時,只能用單人研究時的作品 – A new algorithm to generate Gray Code: Chinese Rings Approach,而不能用最新的成果作賽,因不合大會個人作品的原則。 最後得三等獎,獎金人民幣5000元!

粵港澳青少年創新觀摩賽

學生去澳門參加比賽,我是去當評審。一到步,學生去報展,評審去開會及晚宴。第一次去比賽是把學生丟了在一旁。 晚宴會場,一邊吃、一邊記下比賽程序。 之後,各評審便分發了第二日的評審名單。晚宴後,到酒店,等check-in 已很晚。再見到學生時,已是11點,在聽領隊指示。散會後,本想和學生覆一下作品內容,可是太晚了,為了不影響比賽日表現,早點休息吧!可是,評審要公正辦事。所以,晚上不睡覺也要把參賽學生的論文及video看完。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2019 (三)

今年和2013年最大的差別,便是在公開展覽後去了鳳凰城的植物園 Phoenix Botanical Garden。2013年時已想去,可是香港隊的其他人都沒興趣,而且天氣是40度,正午去的時候,是有點找死的。 但今年姜教授帶隊去植物園,我當然立即加入! 很多謝姜教授安排,還掏腰包買票請我們參觀,真是太客氣了。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2019 (一)

第六次去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了,再次到訪鳳凰城。第一次: 防撞鎖 (亞特蘭大)第二次: CryptoDefender (聖荷西)第三次: 澱粉之可塑性 (鳳凰城)第四次: 天然敷貼 (洛杉磯)第五次: 3R-Tack(匹茲堡) 基本上的賽程安排都是和2013年的比賽一樣。都是看捧球比賽,次後去洛杉磯玩一天再回香港。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2019 – 冬訓

好像在2013年開始,入算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的同學也會如國內同學一樣有冬訓啦!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冬訓,但是第一次到澳門參加冬訓。 冬訓在澳門大學舉行,是第一次去澳大。晚上,在宿社看到大學外的街、燈火通明,真是好大的對比! 報展 要姜教授幫忙收拾,真是罪過罪過!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7-2018

A. Apply Chinese Ring in solving problem in different aspect : Using Gros sequence or Gray Code? – 謝芷彤 (3A)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附屬地區賽特別獎美國MU Alpha Theta數學學會特別獎 數理及工程(初中組) – 二等獎 B. 安全降落大挑戰 – 歐陽司倪 (5A)、呂仲權(5C)、李樂麒(5A) 優秀STEM活動 – 二等獎 C. 弧形刀刃剪刀檢測: 利用數碼圖像檢測剪刀實用性 – 邵頌銘 (3A) 數理及工程(初中組) — 優異獎

六十周年開放日

1957年9月創校,2018年1月是六十周年開放日。早在2016,老師們便開始構思開放日內容。我負責電腦室和I.T. Team Workshop兩間房。 I.T. Team Workshop A 會是學生休息室,而Worshop B 會是演示出色作品及進行安全降落大挑戰小比賽。 而電腦室會有4個項目,一個是Minecraft,另三個是Microbit 相關的。Chiu Sir 負責其中三個項目,而我則會設計一個用microbit 控制的一個1.5 m x 3m 的「一級大爆缸」。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2018 (香港區選拔)

第一次用紙剪貼而成的Poster 最特別是用了透明膠卡套在紙上顯示計算範圍,備用時掛在Booth 後面 使用時,掛在中間,顯示 9 rings 中341的分怖的情況 同學並沒入選2018年的ISEF,但相中人都在2019年ISEF出場了! 記得比賽時,有人說用剪貼幾特色!真實原因是負責同學一直殆工!到比賽前兩日,比賽poster還是以下狀態。 比賽前一天… … 還在剪貼 最後練習 補寫於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