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科學體驗 膠水樽變顯微鏡
科學科目多牽涉公式及抽象理論,對初中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甚至影響學習興趣。Elsie早前獲邀參觀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的「顯微世界面面觀」活動,該校一班高中生在老師協助下,根據以往學習科學的親身經驗,為中一同學設計自製顯微鏡、觀察紅白血球等活動,希望可令師弟妹從小體會科學的樂趣,同時引伸出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的學生一向在科研方面有出色表現,除了出過「星之子」及奪得不少相關獎項,Elsie知道該校每年亦會舉辦跨科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活動,甚至會推廣至區內學校。科技小組負責人兼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陶婉雯老師表示,今年活動主題為「顯微世界面面觀」,主要圍繞細胞及顯微鏡等生物科內容,但亦有結合物理、數學及電腦科。
她說,「顯微世界面面觀」共有四個活動,分別是「DIY簡易顯微鏡」、「白血球征戰日記」、「觀察紅血球」及「滲透作用」,主要由高中學生構思及執行。陶老師笑言,最初只打算教授初中生自製顯微鏡,但在大半年的籌備過程中,同學們不斷提出新想法,才慢慢演變為大型活動。
生物科主任梁嘉明表示,除了設計活動,高年級學生亦會擔任導師,從旁協助。「老師在一般課堂要照顧二十多名學生,但今次活動約一名高年級同學照顧六名初中生,可以講解得更仔細。」
Elsie觀察所見,最受同學歡迎的活動是「觀察紅血球」,因為每位同學都可獨享一部顯微鏡,慢慢學習操作對焦,觀察紅血球及白血球樣本。有份設計此活動的中四學生張曉鳴更透露,靈感是來自他初中時的親身經歷。
他表示,初中的科學堂會安排一組學生共用一部顯微鏡,「當時我只看到自己的眼睫毛,但見到其他同學已看清楚樣本,為免阻礙課堂進度就沒有舉手發問。如一人一部的話,同學便可有多點時間學習操作。加上顯微鏡屬昂貴器材,只能在學校接觸,而紅、白血球亦不能自行製作,所以對初中生來說頗為難得。」
雖然真正顯微鏡結構精密,但其實基本原理並不複雜。Elsie就見到不少參加「DIY簡易顯微鏡」的同學嘖嘖稱奇,因為只需在膠水樽瓶蓋上鑽孔,鑲入玻璃珠,通過凹凸透鏡原理,便可製成小型顯微鏡,扭動瓶蓋更可對焦,觀察藍色晶體結構。陶老師指,製作顯微鏡內容有趣亦實用,「他們可以帶回家觀察頭髮、貓毛等東西,發揮好奇心。」
科學家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收集數據作出分析,但隨着時代進步,分析結果不再單靠人手測量。「滲透作用」就要求同學利用電腦軟件,分析浸在不同濃度液體中的洋葱細胞變化。
負責設計此活動的中四生黃善衡,雖然沒有修讀生物科,但就希望讓中一生明白電腦知識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以為兩科毫無關連,其實實驗結果需要通過電腦分析。科技亦愈來愈發達,所以掌握電腦技術很重要。問過老師意見後,決定先記錄細胞實驗數據,再讓同學用電腦軟件進行分析,並繪製圖表,了解滲透作用。」
除了科研,生物知識亦可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介紹白血球功用的「白血球征戰日記」,就將白血球對抗病菌的過程畫成電腦動畫。同學一邊觀賞白血球擊退「敵人」,一邊以射九宮格方式進行問答遊戲,不知不覺接觸感冒、咽喉炎、大腸桿菌等病症的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
Elsie同有份參加的中一生謝芷彤傾過,她本身對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而今次最喜歡製作顯微鏡的部分,「因為課堂使用過,但不知道背後原來用上反射的原理。不過了解白血球功用的動畫就較難掌握,因為之前課本未有詳細教過。」
「我有修讀科學研究科,但主要學習如何撰寫報告,較少機會獨自完成實驗和活動,所以今次能一個人操作顯微鏡,時間也比較充足,過程更開心。」她又對活動將不同科目結合的做法感到新鮮,「一個活動可同時接觸不同學科知識,而且各個科目其實都有關連。雖然考試未必用得上,但多學一點也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聽陶老師講,高年級同學特地把實驗程序寫進工作紙,希望同學趁着暑假,在家嘗試簡單實驗。Elsie一向覺得,要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能紙上談兵,故科學活動能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比單向聆聽講解或閱讀課本更加深刻。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