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參加科學賽絕不簡單

帶學生參加了三次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三次學生也遇到很好的翻譯,在比賽日幫上很大的忙。因此,也下了決心報名當廣東話翻譯員幫助其他學生。大家可能會覺得香港學生都是用英語學習的,為什麼要翻譯員呢?那不是太小看學生的能力吧?香港學生一般都可流利用英語進行問辯,可是當評委用比較帶地區性的用字時,或一些評委的第一語言並非英語,那在溝通上便可能會出現一點障礙了。

與學生成長的科學作品(下)

       就讀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中三級的簡泳怡同學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成為大賽至今唯一蟬聯最優秀項目大獎的學生。她的作品由化學及材料學的「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轉化為生物及健康學的「天然敷貼」。創作經歷兩年的時間,小妮子由什麼也不懂,到現在駕輕就熟,當中也鬧了不少笑話及經歷了不少失敗。   在剛開始做研究時,先要找項目的相關文獻,以了解背景資料及充實知識。為找出更多的相關文獻,一般也是看英文的期刊及文章。可是才中一的小朋友,英文水平也是有限,所以便鬧出了大笑話。

與學生成長的科學作品(上)

就讀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的簡泳怡同學去年在第14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奪得「初中組化學及材料學一等獎」及「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今年中三的她再次參加比賽,以「天然敷貼」奪得「初中組生物及健康學一等獎」及「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成為大賽至今唯一蟬聯最優秀項目大獎的學生,也是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第三次摘下「初中組最優秀項目大獎」殊榮。 「天然敷貼」其實是「生物聚合物之可塑性」之後續,作品利用不含致敏原的材料:木薯粉、糯米粉、水和甘油等製造敷料,因而能降低使用者出現敏感情況。敷料效能與市面上的膠布相若,且有更高的透氣度,更強的二次黏性,用後不留痕,同時可生物分解。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2-2013

今年全校共得五個獎。 A. 優秀科技學校B. 天然敷貼 – 簡泳怡 (3B) 生物及健康(初中) 一等獎 初中組 – 最優秀項目大獎 C. 飛魚探索大行動 – 朱卓欣(5D)、黃德偉(4D)、袁淑貞(3B) 學會科技實踐活動  三等獎 D. Rockaholic 推廣香港地質 – 雷頴然(5A)、葉菁怡(5C)、何浩然(5D) 學會科技實踐活動  優異[Rockaholic是朱老師的地理學會,不是I.T. Team的。] 而今年是第三次得初中組 – 最優秀項目大獎,呵!呵! 要繼續努力!

大公報:香港兩女生揚威台灣科展

網上看 香港代表隊的同學再次揚威國際!在剛過去的1月29日至2月5日期間,來自聖公會李炳中學的金薇及來自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簡泳怡,在科創中心帶領下代表本港出賽「2013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簡稱「台灣科展」),兩位女將憑傑出表現,勇奪一個一等獎及一個三等獎,再一次反映出香港同學的科研作品具有位列國際前沿水平的能力。 兩位同學參與的「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是台灣地區最高規格的國際性科學比賽,本屆主辦單位共邀請到美國、加拿大、香港、俄羅斯、新西蘭、南非、尼日利亞、墨西哥、韓國、印度、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羅馬尼亞、德國、意大利等20個國家或地區的隊伍參賽,不少隊伍皆是本地區或國際性科學比賽的優勝隊伍,水準極高。比賽舉行期間,大會更會為同學舉行多場科學交流活動,讓參賽同學可以加深認識各國的科學技術。

公教報: 【教學廣場】記南印度之行

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為青少年提供科學及數學的交流平台,本屆在印度舉行,簡泳怡是香港唯一入選代表。大會頒發五項一等獎,除簡外,另外四名得獎者都是印度學生,得獎作品分別為液化石油氣洩漏檢測報警器、免能源洗衣機、牙膏對抗口腔菌之研究及斐波那契數列新演繹。 除科學分享外,大會也安排了香港代表參觀當地學校(Sri Prakash),校內設多媒體教學工具,為行動不便的學童進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每年最少參與義教一次,從中讓同學了解社會責任及培養良好的服務精神。